一男子为骗取钱财,冒充美女在社交软件上以交友为由对网友进行诈骗。近日,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范某提起公诉,慈溪市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范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2020年3月的一天,小周通过某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个女网友,对方自称是一名钢琴教师,小周浏览她的朋友圈也都是跟老师相关的内容。朋友圈的小视频中,弹钢琴的女人温柔娴静、落落大方,一下击中了小周的心。小周觉得对方好像对自己有意思,时不时来找自己聊天,发生活照给自己看,还让自己帮她挑选衣服,一定也是想跟自己进一步交往。于是,在女网友表示没有钱买衣服的时候,小周二话不说就转账了688元。后来对方又以没有生活费、母亲住院为由寻求帮助,小周前后共转账给其5600元。小周多次约她出来玩,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这样次数多了,小周也起了疑心,遂果断报警。直到公安机关破案之后,小周才知道对方根本不是钢琴老师,竟然还是个男的。
原来,范某发现在某社交软件上,男性网友会给女性送礼物,可以赚取积分换钱,其注册了一个女性账号,通过此种方式赚取700元后被封号,遂又注册了两个女性账号,并从另一小视频软件上获取了钢琴老师的照片、视频等,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女性钢琴老师,添加男性网友聊天,以谈恋爱等为由获取被害人的信任,时机成熟后以过节要红包、买东西、家中有急事等理由骗取他人财物。
经查,范某通过上述手段,先后多次骗取小柴、小宋等人共计人民币2.6万余。案发后,范某已赔偿部分受害人损失。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欺骗行为
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
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
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
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时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
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我国刑法要求诈骗罪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比如,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成立诈骗罪。
责任形式
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